數字化時代形成的降維打擊要遠更勝於以往的變革,但很多企業回答不出“數字化和信息化到底有什麽區別”的問題。
數字化和信息化到底有什麽區別?什麽才是企業數字化轉型的關鍵?
2022亞布力中國企業家論壇ⷥ䩦於8月2-3日舉行,主題為“擁抱大變革 重塑競爭力”。移動通信行業專家、鐳場景實驗室管理合夥人祝剛2日晚在峰會開幕會上發表主題演講,對此進行了闡述。
“前一階段我跟某一個科學家談人工智能的時候,他提一個觀點,他說未來要想解決人工智能安全問題,就要使得人工智能具有邏輯可解釋性。但我是持反對意見,因為可解釋性將變成人工智能的掣肘,就是要消除這種可解釋性,才能消除人類認知。” 祝剛說。
他認為,數字化時代形成的降維打擊要遠更勝於以往的變革,但很多企業回答不出“數字化和信息化到底有什麽區別”的問題,認為所謂數字化轉型,無非就是多了一些新的可以處理數據的IT係統,比如大數據平台、數據管理平台、數據分析平台,甚至是機器學習平台等。但這些隻是一個IT係統,與企業信息化的建設過程和內容相仿,並不是真的數字化。
在祝剛看來,從信息化到數字化,企業需要實現三個“超越”,其中包括“超越邏輯的認知”。如果沒有建立這種超越,企業的數字化能力就無法展現出來。
當企業用信息化做決策時,通常需要一個非常嚴密的邏輯過程,即“采集數據-計算數據-給出結果-做出決策”;但在互聯網時代,數據的傳播速度非常高,企業依托信息化的線性邏輯做決策行不通了,超越邏輯的數字化認知就顯得尤為重要。除此之外,祝剛稱,企業從信息化向數字化轉型中,還需要超越接觸和超越流程的價值。
其次是“超越接觸”,即將信息化時代的數據采集過程前移,並形成更大規模的數據采集量,通過結構化數據形成對場景的全息描述。
第三個是“超越流程的價值”,就是企業在創作商品或產品本身價值過程中,還會形成很多其它價值,需要“超越流程”與這些內容產生共振效應。“企業任何一個工序都會沉澱知識,那個知識將成為掌控企業未來發展方向的一個核心力量。”
開啟數字化轉型的企業也有認知層級之分。祝剛表示,可以對傳統企業可以形成巨大降維打擊能力的,是對於數字化擁有“企業級認知”的企業。
“企業級認知”即指企業對經營、管理、生產等各個環節都形成數字化場景級認知,再將這種場景級認知關聯起來,形成企業一體化的數字化認知。而在“企業級認知”之上,祝剛表示,還有“產業級認知”,這是數字化轉型企業的三個認知層級中最高級別。
“一個企業不獨立存在,它周圍有生態、有上下遊、還有有政策層和技術層等方方麵。如果企業通過數字化能力掌握產業運作的規律,該企業就會成為這個產業的核心,很多新的經濟模式、產業模式、商業模式就會圍繞這個企業運轉。最終,該企業會以‘霸主’的身份帶動整個產業發展。”祝剛稱。
文章轉載自:新浪新聞
本文到此結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