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母瑪利亞(信仰也有重合部分?聖母瑪利亞和伊西斯女神共同特質)
說到聖母瑪利亞,幾乎所有人都能講出一星半點來,但是相比於聖母瑪利亞,由一位女神就不太為人所知了。她也是古埃及時代的一位主神,算得上是最早、最原始的一位女神了。
這兩位女神在地位上沒有太大的區別,因為原始崇拜中各神之間的界限有時不會太明顯,所以伊西斯女神常常也會有聖母瑪利亞的影子,相同的,聖母形象中也會有伊西斯女神的特點。對於伊西斯的崇拜是從公元前3700年起,一直到希臘羅馬時期才達到的頂峰,在鼎盛的時候甚至對地中海世界產生了非常深遠的影響。
伊西斯女神和聖母瑪利亞的出現給人們帶來了希望和溫暖,但二者的出場方式卻截然不同伊西斯是古代地神蓋博和天神努特的女兒,有了這樣的出生背景,伊西斯成為九神係中的一員,並且地位越來越高。起初,人們對於女神伊西斯的認識是從父親和母親那裏入手的,作為他們二神愛情的結晶,伊西斯擁有父母獨特的品質,這是她作為神的先天特質,在不同時期不同地點,人們對於伊西斯女神的崇拜程度和方向都大不相同。
比如在新國王開始時期,伊西斯女神和另一位女神哈托爾被人們漸漸融合。在宗教的觀念中認為,伊西斯具備哈托爾的一些特點,甚至還常常吸收其他女神、男神的特質,這樣不斷豐富自己的伊西斯受到越來越多人的推崇,到了後埃及時代,更是成為當之無愧的宇宙女神。伊西斯信仰在肥沃的土地上生根發芽,逐漸蔓延到別的地區。
在托勒密埃及時期,伊西斯女神又被強化了,高度希臘化的伊西斯信仰擴散到了東地中海世界,在這裏又有一批虔誠的信徒為她傾倒。不斷吸收諸神特點的伊西斯到了東地中海一帶自然也不會停下來,她已經開始吸收東地中海諸神的特征,成為了當時最受歡迎的一位女神,吸收的優秀特征越多人們對她的信仰就越深重。
聖母和伊西斯的出場方式就完全不同了,伊西斯是靠著父輩的成就一下子躍居九神之列,而聖母瑪利亞的出名則是靠著生育耶穌這樣的功勞。耶穌是基督教徒的神,所以聖母瑪利亞也是基督教徒最為重要的信仰。可是聖母瑪利亞並非一開始就能受到這般尊敬,在早期基督教的世界中,瑪麗亞沒有太高的地位,起初她隻是一個普普通通的猶太族婦女,讓她一躍而上的是其生育了耶穌。
有關聖母的記錄不算太多,在三世紀的一份記錄中,寫下了對聖母瑪利亞的讚美詩:
“天主(上帝)之母,我們投靠您仁慈的蔭蔽,當我們陷入誘惑時,請勿拒絕我們脫離危險,無玷者!萬福者。”
人們關注瑪麗亞的眼光越來越多,這也是對基督教教會的一種挑戰,有關聖母瑪利亞的定位和出身變得格外重要,於是出現了“神之母”這樣的稱號,也算是對聖母這個身份的一種交代,這些稱呼的根本意圖還是向人們宣告著聖母瑪利亞是生育之神。人們的關注使得瑪麗亞由一個普通的女性變成了有名號的女神,這樣的轉變也預示著瑪麗亞崇拜步入正軌,相比於伊西斯崇拜,瑪麗亞崇拜之路略微艱難。
地域差異和國王觀念會對女神崇拜造成一定影響,但究其根本並不會摧毀女神在教徒信眾的地位伊西斯神廟遍及整個羅馬帝國,這樣的規模是空前的。但是這樣的榮光並不是一成不變的,國王作為一個國家的領袖,他的想法基本決定了整個國家和社會的價值取向。比如在羅馬帝國擴張的這些年間,伊西斯信仰也在不斷擴張,從西西裏島到意大利島,一直蔓延到很多歐洲國家,到處都有伊西斯女神的影子。
但是羅馬帝國的皇帝們對於伊西斯信仰的態度卻不是一直明朗的。支持伊西斯信仰的國王奧托,他是眾多皇帝中最為特殊的一個,能夠在那樣的環境之下公開參與伊西斯節日,這是對伊西斯信仰最大的支持。還有的國王在位時期專門鑄造了有伊西斯頭像的硬幣,或者為伊西斯建造神廟。這些種種都能表達一個國家對女神信仰的決心。
當然,有喜歡的就一定會有反對的。在公元391年就有這麽一位皇帝,他明令禁止自己的百姓參與伊西斯節日活動,所有違反規定的居民都要受到製裁。這位皇帝就是迪奧多西,僅僅三年的時間,伊西斯神廟倒閉數間,所有異教活動都被取消。即使後來又有了回旋的餘地,但改變不了伊西斯信仰的逐漸沒落。人們漸漸忽視了這位名噪一時的女神,她獨特的出身和吸收到的諸神的特點也銷聲匿跡。
伊西斯女神的逐漸消失並不是意味著伊西斯信仰不複存在,伊西斯作為另一種形式存在在教徒們的生活中,其中有一個形式就是依托聖母繼續發展。前文中提到,伊西斯女神和聖母瑪利亞之間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聖母身上所具有的美好品質也會被伊西斯吸收和接納,二者有共通的地方。所以作為基督教聖母的先驅,伊西斯對西方的宗教一直產生著影響。
一些窮苦的民眾在飽受戰爭侵襲之後心靈和身體都遭到了沉痛的打擊,他們心中積攢著的悲傷和痛苦需要有一個宣泄口。這時候崇拜的力量就備受關注了,男神們的嚴格、冷靜並不能給在困苦中的人們解脫之法,而對於女神溫柔特質的渴望就恰好可以滿足這一點。
人們通常認為,由於人類是通過母體孕育出來的,所以對於女性有著不一樣的情感訴求,就像是伊西斯女神,在神話故事中她也有強大的力量,足以保護自己的丈夫和兒子,這樣的力量成為人們信仰伊西斯的重要理由,他們堅信著這樣一位善良、勇敢的女神也可以保護自己。
在伊西斯信仰備受打擊的時候,人們又沒有了想象中的屏障來保護自己,於是一大批教徒盯上了具有伊西斯特質的聖母瑪利亞。聖母身上獨特的母愛光環和寬容、善良的品質與伊西斯女神如出一轍。人們期盼著聖母也可以像伊西斯女神一樣庇護自己,給他們心靈上的救贖。就這樣,那些被迫放棄伊西斯崇拜活動的人都來到了基督教的門下。這一時期,因為聖母的存在而使得教會吸引了一大批下層民眾。
基督徒早期並不熱衷於女神崇拜,受猶太教的影響他們也會打擊異教,可是女神的身影遍布整個歐洲世界,這是大勢所趨猶太教對於女神崇拜是沒有想法的,這是植根在他們民族的一種觀念,而基督教和猶太教關係又非常緊密,所以基督教徒也一直保持著和異教劃清界限的想法。但是基督教不管如何努力都沒有辦法真正實現對異教徒的封殺,相反,在基督教出現的時候對於女神的崇拜已經風靡起來,基督教生於這片土地,自然不會全身而退。
聖母瑪利亞和伊西斯女神之間微妙的聯係就可以說明這點,不管怎麽打壓這種信仰行為,女神都會用別的形式存在與時間。後來基督徒們也意識到了這一點,加上伊西斯女神的追捧者們轉投瑪麗亞陣營,於是就減輕了基督教對於女神崇拜的反感和仇視。
眾多神靈之中不止伊西斯一個具備吸收的能力,他們相互之間都會有暈染的情況,這也是人們所希望看到的。伊西斯逐漸希臘化說明這樣的崇拜活動和儀式已經深入地中海的每個角落,以為基督教的作者在書中這樣描述伊西斯崇拜:
“一度是埃及的神現在是羅馬的人了。”
其實信仰本身就是無國界的,人們不管是對女神的崇拜還是對聖母瑪利亞的追捧,意圖隻有一個,就是想要獲得女神、聖母的庇護,以取得心靈上的寬慰和救贖。生活在黑暗世界中的人們對一點光明的東西都會非常敏感,這些光明會引導著人們向著更好的方向發展,這也是信仰的力量。
即使受到長期壓迫,伊西斯女神也還是堅韌不屈地存在於世間,存在在教徒們的心中,他們轉換自己信仰的對象,但也從瑪麗亞的身上看到伊西斯的特性,以此堅持自己對伊西斯的熱愛和追求。究其根本,伊西斯女神和聖母瑪利亞在宗教和信仰層麵助推了人們的發展,是一個時代不朽的光輝。
參考文獻:
《聖經》
《羅馬史》
《基督教會史》
本文到此結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