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位小米SU7車主在社交平台爆料稱,自己剛提車幾天的新車在鄉村道路過坑後發生右後懸架擺臂斷裂、空氣彈簧滑出等嚴重損傷,相關視頻和照片迅速引發熱議。麵對輿論發酵,小米汽車官方於2月9日發布聲明回應,直指事故係駕駛員“嚴重超速”導致外力衝擊,否認車輛存在質量問題。這場“斷軸羅生門”背後,究竟是車主操作不當,還是產品設計缺陷?

超速過坑還是質量問題?
根據車主描述,事故發生於江蘇淮安盱眙某鄉村公路,路麵存在多處破損和坑窪。從現場視頻可見,涉事小米SU7右後輪完全癟塌,輪轂變形,懸架擺臂斷裂,空氣彈簧脫離,減振器也出現磨損。車主稱車輛僅駛過坑窪路麵便出現損傷,質疑車輛質量可靠性。

然而小米汽車在聲明中給出了截然不同的解釋:事故發生於1月30日,事發路段明確懸掛20km/h限速標識,但駕駛員以約70km/h的車速高速通過坑窪路麵,導致輪胎、輪轂及懸架部位在劇烈衝擊下受損。官方強調,經工程團隊實地勘察,車輛損傷痕跡與外力衝擊過載的特征一致,並非“斷軸”或質量問題。此外,官方還透露,事故發生後,保險公司要求車主進行酒精檢測,但車主拒絕配合,最終選擇自行承擔損失並簽署《放棄賠償聲明》。這一信息進一步引發網友猜測:是否存在酒駕或車主隱瞞關鍵事實的可能?

擺臂斷裂的可能誘因
懸架擺臂作為車輛底盤的關鍵承力部件,其斷裂通常與三大因素有關。一是極端外力衝擊:高速通過深坑或凸起路麵時,車輪瞬間承受巨大衝擊力,若超過擺臂材料強度極限,可能導致斷裂;二是材料或工藝缺陷:若擺臂存在鑄造缺陷、熱處理不當或焊接瑕疵,可能在正常使用中因疲勞累積發生斷裂;三是設計強度不足:若懸架係統未針對複雜路況進行充分驗證,可能無法承受極端工況下的載荷。

結合小米官方聲明,此次事故初步歸因為“外力過載”。不過,仍有網友提出疑問:為何同路段其他車輛未出現類似損傷?小米SU7作為一款主打運動性能的車型,懸架係統是否在極端工況下的可靠性驗證存在不足?
輿論質疑與支持的“拉鋸戰”
事件發酵後,網友觀點呈現兩極分化的態勢。質疑派認為小米急於撇清責任,官方聲明“避重就輕”;“超速導致損傷”的解釋缺乏第三方檢測報告佐證,且車主拒絕酒精檢測的細節被刻意披露,疑似轉移焦點。部分網友呼籲公布行車數據或第三方鑒定結果。支持派則認可小米的說法,認為車主駕駛操作不當是主因。有網友表示:“70km/h過坑本身就有風險,任何車都可能受損”、“車主不敢測酒精,大概率有問題”。

值得關注的是,小米SU7自上市以來,2024年銷量已突破13.9萬輛,比許多新勢力的開局都要好。
此次事件暴露出兩大核心問題:一是消費者對新興品牌的質量信任仍存疑慮;二是車企在應對輿情時如何兼顧專業性與公信力。小米汽車若想平息爭議,或需進一步公開事故車輛的行車數據、衝擊力測算模型,甚至邀請第三方機構介入檢測,以更透明的方式回應質疑。此次事件也給廣大車主敲響了警鍾,在複雜路況下需要謹慎駕駛,避免因為車速過快引發悲劇。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